微信
火爆畜牧招商网微信公众平台火爆畜牧招商网微信公众平台
精选行业观察及动态、品牌资讯、市场行情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养殖问答 > 养猪技术 > 猪咬尾症是什么?怎么治?

【猪咬尾症是什么?怎么治?】

猪咬尾症是什么?怎么治?

 [分类:养猪技术]     提问者:阳阳    浏览次数:788     提问时间:2011-12-06    状态:已解决

满意答案

    猪咬尾症在很多规模化养场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根据实践经验对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提出如下有效防治措施:
    一、供给的营养需求要满足
    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饲喂日粮中营养失调,搭配不当,故应根据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应在中添加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
    二、分配组群要合理
    从外地购进大批苗时,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毛色、性情等方面差异不大的组合在一圈饲养,如有因运输中碰破皮等外伤的,应及时分开饲养,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相互咬尾。
    三、饲养密度要适宜
    饲养密度一般应根据圈舍大小而定,原则是以不拥挤,不影响生长和能正常采食饮水为宜。一般以每群饲养10--12头为宜。冬季密一些,夏季稀一些,严格的按2--3月龄的每头占地面积为0.5--0.6平方米,4--6月龄的占地为0.6--0.8平方米。
    四、育肥应早去势
    育肥仔提早去势不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而且还有利于避免因公母在一起相互爬胯而引发咬尾症。
    五、卫生环境条件要良好
    对卫生环境很敏感,尤其是规模化养场,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以及温度调控、粪便处理等一整套。使舍达到夏季能防暑降温,冬季能防寒保暖的标准。
    六、要定期驱虫
    在猪的一生中,应定期驱除体内寄生虫2--3次,即分别在30--40日龄、70--80日龄、100--110日龄时各驱虫1次。同时要注意驱除体表虱、疥螨等。否则会因寄生虫影响而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七、单独饲养有恶癖的
    咬尾症的发生常因个别好斗的引起。因此,如在圈中发现有咬尾恶癖的时,应及时从群中挑出单独饲养。
    八、防治方法
    对存在轻微咬尾现象的群,可采用白酒或汽油稀释后对群进行1--2次喷雾,能起到有效地控制;对被咬伤的应及时用高锰酸钾液清洗伤口,并涂上碘酊以防止伤口感染,咬伤严重的可用抗生素治疗。

2011-12-06回答者:阳阳

其它全部回答 共4条

  猪群咬尾、咬耳症的危害

  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或腹部。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造成关节、跛行,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胴体品质降低,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2016-11-18回答者:热心网友

  仔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

  1.1饲料营养方面

  当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满足不了猪生长发育营养需要,缺乏蛋白质或氨基酸、饲料的能量过高、粗纤维过低,日粮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不平衡(如矿物质,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不足及比例不协调,均可引起咬尾症。

  1.1.1蛋白质。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偏低或必需氨基酸(例如赖氨酸)缺乏、蛋能比不平衡时,猪体内蛋白质的代谢会发生紊乱,并表现兴奋互咬。

  1.1.2矿物质。日粮中矿物质的含量高低与猪群咬尾症密切相关。

  1.1.3维生素。B族维生素是体内许多相关代谢酶和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B族维生素缺乏,则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其代谢紊乱,引起味觉异常,导致异食癖和内分泌失调,并引起动物烦躁和改变摄食行为,增加动物的攻击性。

  1.2环境卫生方面

  首先,当环境单调时,猪很容易被其他猪摆动着的尾巴吸引。其次,环境突然变化,如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燥不安,均会引发猪咬尾症。

  1.3遗传因素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遗传因素,如杜洛克的杂交一代以及纯种长白猪的咬尾现象都较为严重。

  1.4其他原因

  同一圈内饲养不同品种的猪,因习性不同也易发生撕咬。另外,猪有争斗和领域行为,在领地受到侵占或威胁时,群内咬斗次数、强度和攻击行为增加。争斗形式有两种:一是咬对方的头部,二是在舍饲猪群中咬尾争斗。

  此外,猪患体外寄生虫后,由于骚痒猪在墙壁和栏杆上磨擦,引起皮肤破溃,也可引起其他猪只啃咬。猪患狂犬病、贫血、佝偻病、严重腹泻、胃肠炎、气喘时,由于营养缺乏,也易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2016-11-18回答者:热心网友

  猪咬尾症,也称为“反不适综合症”、“猪恶癖症”、“异食癖”等。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由于养分代谢机能失调、味觉反常、仔猪断奶过早、疫病防治不科学等各种应激都能够形成猪彼此咬尾、咬耳的现象,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卖相。据材料报道:猪发生该病后,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26.4%。

  该病的发病特点主要与种类、年龄、体重、性别、季节、环境等因素有关。从种类上看,长白猪、哈尔滨白猪发病较多,地方猪种较少见;从体重上看,通常发作于18-80千克的猪,以24-40千克猪发病率较高,育肥猪很少见;从性别上看,母猪发病率要高于公猪,据估计,母猪发病率为4.6%,公猪发病率为3.4%;从时节上看,每年的1-3月份和8-12月份发病率较高,其他月份相对较低。从猪舍的环境看,栏内无垫草的猪舍发病率明显高于猪栏内铺设垫草的,舍内是水泥实心地面的发病率也高于砖面和土地面。

2016-11-18回答者:热心网友

  猪一旦发生咬尾现象,应及时隔离被咬猪和具有攻击恶癖的猪。对存在轻微咬尾现象的猪群,可在饲料中增加0.1%食盐,也可采用白酒或汽油稀释后对猪群进行1-2次喷雾,能起到有效的控制。对被咬伤的猪及时治疗处理,可先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消毒,并涂上碘酊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和防止化脓感染。对咬伤严重的猪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控制猪群咬尾症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发生原因不尽相同,需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防治办法。

2016-11-18回答者:热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