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火爆畜牧招商网微信公众平台火爆畜牧招商网微信公众平台
精选行业观察及动态、品牌资讯、市场行情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养殖问答 > 养猪技术 > 饲料适口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饲料适口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饲料适口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分类:养猪技术]     提问者:阳阳    浏览次数:1130     提问时间:2011-12-12    状态:已解决

满意答案

    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不仅要了解饲料原料本身固有的品质,同时也要考虑到对饲料适口性产生正负作用的因子。
    从味觉上来看,影响饲料原料风味的主要因素有:饲料原料本身的营养与品质(营养的均衡性或是否含有抗营养因子及适口性影响因子)、饲料原料的新鲜度、饲料原料的物理性状(是否受损或被破坏)、原料变质(氧化、霉变、被污染)、添加剂(矿物质、药物)的加入等。
    新鲜的饲料原料适口性较好,原料是否破损对其适口性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原料一旦变质(霉变、氧化、被污染),其适口性会大大下降。
    由于动物具有选择性采食营养平衡的食物并对食物产生记忆的特性,因此,除去影响原料适口性的物理因子,真正影响饲料适口性的因子则为原料本身的营养与品质。以下就从原料营养、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适口性影响因子等对饲料原料适口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大宗原料的适口性及影响因子(表一):
    表一:大宗原料的抗营养因子与适口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2011-12-12回答者:阳阳

其它全部回答 共3条

  饲料适口性是仅次于腹泻而排在第二位,适口性好坏对猪的生长,以及饲料的销售起到要的作用。影响适口性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

  1、原料质量:原料质量应该是主要的,都希望能通过添加香味剂、甜味剂去掩盖饲料原料的不良反应,但适量添加有助于天高采食量,但过多添加一些劣质的添加剂反而会影响适口性。原料方面主要是大宗原料的品质问题,譬如说玉米的新鲜度,是否有霉变的发生;贮存过程中是否有品质变化,一些容易酸败的原料,如次粉、粉粹了的玉米,油糠、鱼粉等,酸败后对适口性影响很大,而这也是饲料厂容易忽略的问题,一句话,原料进厂的质量不等于使用时的质量。

  2、饲料加工工艺的影响:虽然我没学过加工工艺,但在饲料厂这么长时间,面对产品质量的变化,我不得不说,加工工艺对适口性影响的重要性。首先粉粹粒度对适口性影响很大,是不是越细越好?过粗肯定是呈负面影响,但个人认为并不是越细越好,仔猪料玉米过1.0就可以了,中大猪料要粗一些。而小麦应该粉粗一些,因为小麦粉太细,有湖嘴形象,而其调制制粒时容易导致颗粒过硬,影响适口性。其次是调制和制粒温度的控制,很重要猪料要是采用二次的话,次将大宗原料制粒,温度可以达到90度左右,二次65度左右,若是一次工序的话,应该在75-80度为好。

2016-11-22回答者:热心网友

  饲料适口性(palatability)是饲料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是动物在觅食、定位和采食过程中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对饲料的综合反应,它通过影响动物的食欲来影响采食量。而采食量是衡量动物摄入营养物质数量的尺度,因而是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饲料适口性问题是生产高品质饲料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越来越引起饲料厂家的高度重视。

  本文对影响饲料适口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改善饲料适口性的措施,以期限度地提高饲料转化率。

  1动物采食机理与饲料适口性

  饲料适口性是以动物的采食量来体现的,因此,研究饲料适口性必须首先了解动物的采食生理。

  动物的采食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包括觅食、识别、定位感知、食入和咀嚼吞咽等一系列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缩写为CNS)的调节。其简要过程如下:

  动物消化道内食物排空一饥饿一神经传导刺激下丘脑外侧饿中枢一传出神经传导指令一采食一胃肠道充满食物一饱感一通过传入神经传导至下丘脑腹内侧饱中枢一通过传出神经发出指令一停止采食。

  饿中枢和饱中枢合称为摄食中枢,对调节畜禽采食量起着关键作用。试验证明,破坏饱中枢可导致食欲亢进,刺激饱中枢则引起厌食症;而破坏饿中枢,引起动物厌食症,刺激饿中枢则引起食欲亢进症。

  采食量的调节还有化学调节、物理调节以及脂肪稳衡机制等,这些机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一点,对采食量起着调控作用。但这些调控都由中枢神经统一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是基本的调节。

  在动物摄食过程中,饲料适口性也有重要的关联作用。饲料适口性好,则动物的食欲强,当出现饿感时,能够采食大量的饲料。反之,饲料适口性差,则动物食欲缺乏,当出现饿感时,可能采食,但采食量较小。动物出现饱感时,便停止采食,但此时,不一定满足了食欲的需求。食欲能否满足,通常取决于饲料的适口性。

  2影响饲料适口性的主要因素

  2.1抗营养因子

  抗营养因子不仅破坏营养成分,阻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某些抗营养因子还直接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影响饲料适口性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

  2.1.1单宁:存在于高梁、大麦等谷物饲料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中。单宁具有苦涩味,进入动物体内后,能与胃肠蛋白质结合,分解出有强烈刺激性的没食子酸,影响适口性和采食量。

  2.1.2硫葡萄糖甙: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等植物中,饲料原料中以菜籽饼粕为典型代表。硫葡萄糖甙本身无毒,但其4种降解产物均具有毒性,其中异硫氰酸酯具有辛辣味,严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2.1.3芥子碱:存在于油菜籽中,有苦味,是引起菜粕适口性差的重

  要原因。

  2.1.4植物凝集素:主要存在于大豆等豆科植物中。它能与小肠壁的黏膜结合,影响小肠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消化酶活性的改变,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降低动物的采食量。

  2,1.5水溶性非淀粉多糖:主要包括p—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等,广泛存在于大麦、小麦、燕麦等谷物饲料及其副产品(如次粉、麦麸)中。其特点是:粘性大,不易分解吸收,进而影响动物的食欲,降低动物的采食量。

  2.2饲料霉变

  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饲料的保存过程中,由于高温、高湿的气候,饲料水分高,贮存不当,未添加足量的防霉剂等原因,导致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出现发热、明显霉味等一系列变化,失去饲料正常的香味,严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另一个途径是用作饲料原料的谷物类,如玉米等,在未收获前由于长期阴雨,受到呕吐毒素等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污染。这类毒素又叫饲料拒食毒素。被污染后的小麦、玉米等用于饲料中,能引起猪等敏感动物的呕吐,导致动物采食量显著下降。

  2.3饲料氧化酸败

  脂肪是饲料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在畜禽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脂肪含量高,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饲料,加上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如铜、铁、锰、锌等和光照的催化作用,极易与空气中的氧作用而自动氧化。如未添加足够的抗氧化剂,

  在存放一段时间后,饲料就会发生氧化而出现酸败。其化学过程是空气中的氧与不饱和脂肪酸中的自由基结合,变为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在水的作用下,再进一步氧化,形成醛、酮、酸等降解产物,产生不愉快的气味和苦涩味,俗称“哈味”。变哈味后的饲料,适口性显著下降。

  饲料氧化酸败的产生,从季节来看,主要发生在南方高温高湿的夏季;从使用的饲料原料来看,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原料易发生氧化酸败,如次粉、米糠、鱼油等;从饲料品种来看,仔猪料由于使用高铜、高锌等微量元素,并添加油脂等,较易发生氧化酸败。

  2.4饲料中含有某些刺激性气味

  2.4.1各种发酵副产品。如酵母粉、氨基酸下脚料、制药、酿酒、酱油工业所产生的副产品等,这些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而且能够降低饲料成本,充分利用饲料资源,今后这类饲料将会越来越多,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是,发酵后具有刺激性气味,在用量和使用方法上都值得研究,使用玉米干酒糟DDGS不当将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以DDGS为例,刚出厂时酒味很浓,用于生产猪饲料,添加5%一6%则会导致饲料适口性下降,但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则刺激性气味明显减弱,适口性提高。

  2.4.2某些防霉剂也有刺激性气味。当高温季节,添加量过大这种刺激性气味更强,可能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导致采食量下降。这种影响因素对鸭子等禽禽更明显。

  2.4.3某些用于促生长的添加剂。如抗生素等,具有较强的苦味,如在生产工艺上未加考虑,亦可能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2.5加工调制不当

  同样的原料,同样的配方,加工方法不同,可使饲料的适口性不一样。加工调制对饲料适口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粉碎粒度:如牛饲料粉碎

  粒度宜粗一些,粉得过细则会影响饲料适口性;而猪饲料粉碎粒度宜细一些,过粗会影响适口性和消化率。

  2.5.2颗粒大小:小猪、小鱼、小鸭用大颗粒,它的采食量会下降;而蛋鸭料用太小的颗粒也会影响其采食量。

  2.5.3制粒质量:通入蒸汽不足,调质温度低,形成千压或过度挤压,产生黑色的硬颗粒,都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颗粒成型率低、粉化率高,也会影响适口性,特别是鱼饲料和蛋鸭饲料。

  2.6矿物质及其它杂质过量,饲料的容积过大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动物的采食量也有调节作用,过多或缺乏会导致食欲减退。在饲料生产和饲养生产中,常遇到一些不法原料商在次粉、麦麸中掺滑石粉、贝壳粉,鱼粉中掺泥沙,饼粕中掺泥沙等。这样一些原料用于加工饲料,导致适口性严重下降。

  此外,还有一些饲料原料,因容重较轻,也会对适口性造成影口向。

  2.7蛋白能量不平衡

  “为能而食”是动物的本能。畜禽可通过增加或减少饲料采食量来补偿日粮能量浓度的降低或增高。这种调节作用尤以家禽中的鸭类表现明显。如某种饲料能量高,而蛋白等其它营养成分相对偏低,其表现出来的就是这种饲料的适口性降低,鸭子采食量下降,导致蛋鸭产蛋率、肉鸭生长速度随之下降。

2016-11-22回答者:热心网友

  动物通过采食以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维持、生长以及生产的需要,提高采食量可以更好地发挥动物的生产潜力,但是,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猪的实际采食量要比品种决定的理想采食量低得多。想要增加猪的实际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是直接而有效的办法,要让猪喜欢吃饲料,愿意并且主动吃料。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适口性呢?下面简单分析一下:

  1、风味差

  饲料的风味是评价饲料适口性的基本和直观的因素。饲料风味主要是指饲料的色泽、香气以及口味的特性。配合饲料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了诸如维生素、矿物质或药品类的添加剂,在发挥其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口感,即适口性差。猪主要依靠味觉及嗅觉进行觅食,风味不好、适口性不佳则直接导致猪体采食量不足,饲料利用率低,生产性能受影响。

  2、抗营养因子

  抗营养因子是一类会导致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降低,引起人和动物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几个典型代表是单宁酸、蛋白酶抑制因子以及植物凝集素等。在自然状态下,植物体内含有很多种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本身是作为植物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可以保持植物体及其种籽免受害虫、鸟类等的侵害,当然也包括畜禽类动物。现如今,90%的工厂化配合饲料的组成成分为植物性原料,而植物性原料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抗营养因子。

  3、变质

  饲料变质是指饲料加工出来以后,到给动物饲用之前这一过程,由于储存和运输导致饲料中微生物滋生以及营养成分发生变化的情况,主要的情况就是霉变和氧化。霉变饲料较正常饲料有显着变化,主要是结块、升温、变色、有异味、粉末状变多等。可在饲料中添加霉克净防止霉菌生长。饲料氧化的原因较多,主要问题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酸败,并产生令人不适的气味。可在饲料中添加抗氧保。

  4、加工不合理

  饲料从原料加工成成品,要经过粉碎、搅拌、蒸煮等一系列过程,饲料原料的物理形态、化学结构以及营养组成也相应发生了改变。按照不同的目的,饲料可以加工成粉状、颗粒状、片状等。较早期的实验表明,蒸煮压片配合饲料在猪体的消化率比蒸煮粉状饲料低,而常规粉状饲料和蒸煮粉状饲料相比,纤维素的消化率明显较低。同样的饲料原料,同样的配方,制成的形状不一样,则饲料的适口性也不一样。

  以上4种原因是影响饲料适口性的因素,所以我们饲料厂和养殖户要多多注意,避免这四种现象。

2016-11-22回答者:热心网友

原料

分类

原料

名称

抗营养

因子

影响适口性的主要因子

建议使用上限

备注

谷实类

原料

饲用

大麦

NSP,主要是β-葡聚糖

 

涩味物(酚类物质,由多种单宁组成,主要存在于壳内) 感染麦角毒素

在配方中取代一半以下的玉米

适口性不如玉米;

粉碎太细,鸡猪均有拒食现象,宜制成颗粒

玉米

 

霉变,苦;或受损,

甜度下降

 

新鲜玉米适口性优于陈玉米

稻谷

 

粗纤维过高

肉鸡料中小于15%为好,猪可用至30-50%

稻谷适口性不如米;

粉碎后可有效替代部分玉米,糙米可替代全部玉米

高梁

单宁酸

粉碎后,低单宁者(0.4%), 略带甜味;高单宁者(1-2%),苦涩感,

适口性差

高者10-20%,

低者40-50%

中国、南美产褐高梁含高单宁酸,苦味;美、澳产黄高梁单宁酸含量低,适口性好

小麦

NSP,主要是戊聚糖

感染麦角毒素

取代30-50%的玉米

对猪适口性特别好,宜制成颗粒

 

原料

分类

 

原料

名称

抗营养

因子

影响适口性的主要因子

建议使用上限

备注

糠麸类

原料

粗制

大麦麸

β-葡聚糖

涩味物(酚类物质,由多种单宁组成);适口性差

在蛋鸡 、肉猪、肉牛等饲料中用量宜10%以下

不具轻泻作用,用量高会引起便秘.含大麦麸的日粮喂猪,猪具有白硬脂肪

小麦麸

 

良好

根据日粮能量要求,可用5-30%

适口性好;含有适量的粗纤维和硫酸盐类,有轻泻作用

次粉

戊聚糖

易酸败;

适口性不如小麦麸

小于25%

质量不稳定,用多了会粘嘴、粘消化道

全脂

米糠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脂肪分解酵素,氧化酵素,极易氧化,氧化后适口性不佳

在猪与鸡料中取代25%以下的玉米 ,鸭料中可用50%.

用量高易引起幼畜拉稀、肥育猪背软脂(影响屠体品质)

脱脂

米糠

对猪嗜口性甚佳,对反刍动物嗜口性好

20—30%

可长期储存,对屠体品质无不良影响;易掺假

块根类

原料

木薯

略具甜味;

含亚麻苦苷、百脉根苷等氰苷配糖体,经酵素作用后即游离出剧毒氢氰酸

禽料中用量10%以下,肉猪30-50%,反刍动物30%(制粒)

木薯用于仔猪,可见嗜口性明显不良;  氢氰酸在木薯黑褐色皮中居多,去皮木薯中含10-370克/公斤,连皮则高达560克/公斤

甘薯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容易霉变,霉变后适口性下降

猪料中取代25%玉米,或日采食15%以下

加热可改善饲用效果;

禽类少用为宜,对猪适口性良好,对马很差。

植物蛋白原料

豆粕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甲状腺肿因子,NSP(棉三糖\水苏四糖),脲酶等

 

乳猪料中用量宜占蛋白原料的30%以下

适口性良好

菜粕

硫葡萄糖苷,芥子碱,单宁,等

单宁,苦涩味

芥子碱,苦味

ITC(异硫氰酸盐)

10%以下

适口性差;

种鸡慎用,用量过高,鸡肉风味变劣,褐壳鸡蛋有鱼臭味

棉粕

游离棉酚,环丙烯脂肪酸,单宁,植酸,等

单宁;

棉绒与棉壳

用量宜5-10%,或替代50%豆粕

适口性差;

种畜慎用,影响生育能力

花生粕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宁

霉变(极易感染黄曲霉),

霉变后适口性下降

小于15%,一般5%

适口性极好,有香味,但用量高时猪体脂变软

椰子粕

 

易滋生霉菌而产生毒素;易酸败;变质影响适口性

10%以下(猪鸡)

20%(反刍精料中)

幼雏适口性不好,反刍动物嗜口性好

玉米蛋白粉

 

氨基酸不平衡;

 

鸡2—3%,猪不宜超过10%

对猪适口性不如对鸡、鱼;易掺假

酵母粉

 

生产工艺

2—5%以下

具酵母香,或略具有苦味,产品质量差异大,易掺假;对适口性争议较多

动物蛋白原